摘要:黃芩與黃芪雖只有一字之差,但二者的功效與作用截然不同。黃芩為清熱燥濕藥,藥性苦、寒,歸肺、膽、脾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,黃芩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功效,臨床上主要用于溫熱病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熱咳嗽、濕熱黃膽、肺炎、痢疾、咳血、目赤、胎動不安、高血壓、癰腫癤瘡等;需要注意的是,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。而黃芪為補氣藥,藥性甘、微溫,歸脾、肺經(jīng)。有補氣健脾、升陽舉陷、益衛(wèi)固表、利尿消腫、托毒生肌之功效,臨床多用用于氣虛乏力、久瀉脫肛、自汗、水腫、子宮脫垂、慢性腎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瘡口久不愈合等癥;此外,痹證、中風后遺癥等氣虛而致血滯,筋脈失養(yǎng)癥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,也常用黃芪補氣以行血;需要注意,如果是屬于腎陰虛、濕熱以及熱毒熾盛的患者,那么千萬不要服用黃芪泡水,因為這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